杨博,河北邢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国旗护卫队班长。入伍16年来,他爱岗敬业、作风优良,先后圆满完成4000余次天安门广场升降旗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2015年9月3日,他担任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升旗手,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

 

夏日清晨,树木葱郁,绿意盎然。记者来到国旗护卫队时,杨博正带领刚刚完成“国旗哨”警卫任务的队员返回营区。身材挺拔、气宇轩昂、年轻英武的他们是天安门广场上最闪亮的“国家名片”,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关注的目光。采访中,杨博告诉记者,对国旗护卫队官兵来说,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守卫天安门广场无上荣光。

杨博:我们现在国旗护卫队任务分为升降国旗,还有一个警卫国旗。我目前担负警卫国旗,保障日常的升旗和降旗,主要负责的是战士平常执勤,还有对国旗警卫方案进行演练。

杨博(照片由本人提供)

苦练技能,只为早日站在国旗旁

当记者询问杨博是怎样成长为“国旗卫士”的?他坦言,因为从小常听祖父讲战斗故事,又受到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影响,便立志长大要当特种兵,因此,当兵之初他从未想过会来到国旗护卫队。2007年12月,18岁的杨博参军入伍后,训练特别刻苦,要求自己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好,每个课目都要练到最精。新兵连训练结束,表现出色的他被选拔到了国旗护卫队,面对与多年梦想的失之交臂,起初,他多少有些失望。

杨博:刚来到国旗护卫队时,我感觉和我想象中的军旅生活是有差距的。当班长知道我的想法后就对我说,为了这面国旗,无数英雄抛洒热血,护卫这面国旗,是我们神圣的责任。班长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也意识到,对国旗卫士来说,形象就是政治、形象里面有功夫。

想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并不容易,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达到精益求精的一流标准。为了能早日站在国旗旁,杨博不敢有一丝懈怠。

杨博:我们训练分为“站功”“走功”和“持枪功”。“站功”就是站三四个小时军姿,一动不动,贴着墙壁迎着太阳练;二是“走功”,用尺子量步幅,用秒表卡步速,我们之前统计过一个数据,我们训练平均下来,每天会走到25000步,我们常说“一天一个两万五,两年一个新长征”。

训练中的杨博(照片由本人提供)

千锤百炼,终成光荣升旗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4个月的强化训练,杨博在新队员中脱颖而出,第一批进入方队,整个人也瘦了近20斤。很快,他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成为一名升旗手。在国旗护卫队中,升旗手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岗位,要在天安门广场数万群众的注视下,完成一面长5米、宽3.3米、重2.5公斤的特制国旗的升降任务。这是整个升降旗仪式核心中的核心,亮点中的亮点。

杨博:我刚成为方队队员,就向党支部递交申请书坦露心声,想要成为一名升旗手。但当时指导员对我说,身高臂长只是基本条件,过硬的本领和钢铁般意志才是最难的。

过硬的军事素质只是敲门砖,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执行升旗任务时,需要将特制巨型国旗呈45°角完美展开,同时保证国旗不能沾地;降旗任务时,要以右手为“刀”,“砍”旗收拢,连“砍”13至15次后,国旗刚好收完。这一套看似简单的动作,想要做到位却很不容易。

杨博:为了保证展旗动作标准,我每天都用右手握着5公斤重的哑铃反复模拟展旗动作上千次。一天练下来,右臂经常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练习“砍”旗时候,手上总是磨出血泡粘在礼服的手套上,每天摘手套,就好像是从手上往下“撕”。我现在右臂要比左臂明显粗一圈,右手手掌也要比左手明显厚实许多,我认为这是旗手的标志。

杨博练习“砍”旗后手上留下的血泡(照片由本人提供)

2010年9月10日,杨博历经千锤百炼正式成为升旗手。当他以铿锵的步伐走向天安门广场中央时,伫立在国旗杆下,接旗、转体、挂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35秒,8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的眼里有泪光闪烁。回忆起十几年前第一次以升旗手身份顺利完成升旗任务的情景,杨博言语间难掩激动之情。

杨博:刚站上去的时候是非常激动的,当我按动按钮,国歌响起的时候,当时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只是按照平常训练的节奏将五星红旗展向空中,当升旗结束,内心还是比较激动和自豪的。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对此,杨博深有体会。那还是他刚担任升旗手不久,在一次升旗任务中,突然刮起了大风,国旗的重量明显增加,杨博拼尽全身力气才将国旗展开。那次自认为不够完美的升旗经历成为了杨博的“心结”,也成为他前进的巨大动力。从那天起,他主动加大训练强度,不断增强自身臂力,并立下誓言要让每一次升旗任务都完美无憾。

杨博:我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队员们每天都在执行升旗、降旗任务,但很多游客可能一辈子只看过一次升旗或降旗,所以我们扬起的不仅是国旗,更是信仰。从那以后,我每天不停挥举哑铃来练习展臂动作,最后练得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杨博握着哑铃反复模拟展旗动作(照片由本人提供)

经过无数次练习和实践,杨博逐渐成长为一名素质全面过硬的升旗手,一名忠诚护卫国旗的钢铁战士。2015年9月3日,杨博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下再次完成一系列动作,而他这次升起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拉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序幕。

杨博:因为这次升旗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升旗任务,它昭示着中国走过了70年这不平凡的一页,当时看到抗战老兵坐着花车从升旗台走过去的时候,想到我作为一名现役军人,更应该苦练自己的升旗本领,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把他们的光荣传统传承好。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杨博进行升旗(照片由本人提供)

使命担当,刻入工作生活

记者看到,在国旗护卫队的荣誉室里,珍藏着一面面特殊的国旗,杨博给记者一一讲述起国旗背后的故事。他饱含深情地说,有的国旗虽然没有陈列在荣誉室里,却永远地刻在了他的心中。比如汶川特大地震后,就有一面从天安门广场降下来的国旗被送往灾区,在震后的废墟上冉冉升起,那个场景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杨博: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还是新兵。当时一面国旗带到汶川地震现场,真的是给汶川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当时升旗的场景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直到今天,不管在什么场合,每次看到国旗,我心里边这种自豪感真的是油然而生,觉得自己从事这个工作真的特别光荣,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

在部队,杨博是英姿飒爽的国旗卫士,生活中,他又是温暖的传递者。每年休假时,杨博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慰问家乡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给孩子们送去图书,和老人们拉拉家常。

杨博:在我老家有一些老人和孩子,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每次回家我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

杨博(照片由本人提供)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如今,杨博在火热军营已经走过了16载春秋,他从一名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国旗卫士,与国旗朝夕相伴,淬炼最刚毅的青春。杨博告诉记者,这十几年来,自己的岗位虽然几经调整,年龄也在增长,很多方面都在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是“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使命担当。

杨博:我们国旗护卫队队员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国之威仪。我们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反复地做,并且反复地把一件事情做好,那就是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护我国旗,壮我国威。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鲁佳琳 邱婧 刘鹏飞 播音:铖铖 宋波)

编辑:赵振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