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精锐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历史进程的这次“强强”对决,一直是世界战争史研究中引起唏嘘感叹的一个经典战例。[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上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抗美援朝第一仗:温井之战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一个小院,走访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请他回忆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仗。
前不久,第83集团军某旅即将开赴某海域组织演训活动,“杨根思连”官兵面向老连长雕塑宣誓,传承70年的“三个不相信”战斗精神,在这群年轻士兵身上彰显。[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六十三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刚刚转入伊川地区休整,彭德怀就穿越百里战区,不顾危险赶来慰问指战员。
邱少云生前所在连:传承英雄精神,守纪如...
正在参加实兵演练的第76集团军某旅“邱少云生前所在连”担负先头主攻任务,班长胡小花带领5名战士在-15℃的环境中,潜伏一整夜,摸清了“敌”兵力部署、活动规律,为赢得战斗胜利争取了主动。
第一个陆军集团军:第38集团军
作为我军第一个陆军集团军,被誉为“万岁军”的陆军第38集团军,虽然番号取消,但其传人再次高擎旗帜,开启打赢路上新征程。
刘禄曾是1947年考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国际法专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临近毕业的刘禄曾,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被分配在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军工作部担任英文翻译[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贠宝山,1930年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东郊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共青团。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季阵地防御作战,担任卫生员的他,多次冒着密集的炮火奋勇抢救伤员。
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
杨春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沙河县(今沙河市),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志愿军第45师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使用过一种转盘式轻机枪,俗称转盘机枪。在上甘岭战役中,孙占元用该枪多次打退敌军的进攻,还用这挺机枪掩护战友冲击,抢占了主峰。[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志愿军高炮独立第11营使用的就是37毫米高射炮。在1952年的“反绞杀”作战中,针对美国空军实施机动重点突击的轰炸特点,高炮部队采取“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方针,除以一部兵力保卫桥梁、仓库区的重点目标外,其余部队实施广泛机动作战。志愿军高炮独立第11营使用的就是37毫米高射炮。在1952年的“反绞杀”作战中,针对美国空军实施机动重点突击的轰炸特点,高炮部队采取“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方针,除以一部兵力保卫桥梁、仓库区的重点目标外,其余部队实施广泛机动作战。
“人民英雄坦克” 215号
1953年7月,志愿军开始了夏季反击战役。215号坦克共击毁敌M46坦克5辆、击伤1辆、摧毁地堡26个、击毁敌迫击炮9门、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汽车1辆,出色地完成了七次配合步兵的作战任务。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
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近日,笔者再次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追寻志愿军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气势恢宏的历史,探寻那些承载着血与火、胜利与荣耀的功勋兵器。
米格-15: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鹰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里,陈列着一架编号为079的银灰色战鹰,它就是著名战斗英雄王海驾驶过的米格-15歼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