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说”应有下文

■张继承

“回头再说”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真的去说,切实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难,做到“事事有回音”

前不久,我在连队蹲点,一名战士因压力较大,想要找我谈心。我当时正忙着准备一份材料,就回复他,“等我忙完了,回头再说”。但因工作繁忙,我把这件事忘记了。过了几天,经连队主官提醒,我才想起答应和战士谈心这件事。据说,几天来这名战士工作状态一直不佳。为此,我诚恳向这名战士表达歉意,并和他交流干好工作的技巧,他很快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干工作充满热情。

这件事情引起我的深刻反思。在部队,基层主官因为忙于工作,有时会用“回头再说”“等有时间再说”等答复来回应战士的诉求。考虑到基层主官工作繁杂,对于这样的答复,战士是能够理解的,但基层主官在事后一定要及时给予战士答复,做到“事事有回音”。如果没有回音反馈,将战士的诉求抛诸脑后,很可能会失去战士的信任。《国语》有言:“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对于部队来说,更是这样。别看类似“回头再说”这样的话说起来简单,可如果光说不做,战士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敷衍应付自己。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再主动找基层主官谈心交流。这样会影响官兵间的内部关系,进而会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回头再说”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真的去说,切实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难,做到“事事有回音”。

“回头再说”有下文,做到“事事有回音”,是一种言出必行的态度和作风。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一个人答应别人的事情做不到,就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是无法走远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城南门,答应民众“能徙者予五十金”,最后如约履行承诺,赢得民众信任和支持,进而通过变法使秦国渐渐强盛。带兵人答应战士的事情就要说到做到,如同商鞅徙木立信一样有诺必践,才能赢得官兵的信赖和支持。

“回头再说”有下文,做到“事事有回音”,也是尊重人的具体体现。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日常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如果自己的留言没有得到对方回复,内心往往会感到失落,有被忽视之感。同样,如果战士提出一些想法或意见建议后得不到反馈,难免也会产生失落、不被重视之感。带兵人对战士做到“有事必回”,既体现了带兵人应有的责任感,也能让战士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带兵应做到言出必行、有诺必践。带兵人真正把答应战士的事情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就能加深与战士之间的感情,赢得战士的信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战士才会有话愿意说出来,并把带兵人的话听进去,执行好命令,履行好职责。如此,带兵人才能带好队伍,提振军心士气。

(作者单位:32103部队)

编辑:赵振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