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发布年度战备报告,正式确认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新作战编号。这一战术革新源于去年以来美海军在红海地区的作战经验,这也意味着美军舰载航空兵应对新型空中威胁的战术体系进入新阶段。
从多任务到新任务
资料图:美国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来源:澎湃新闻)
从2023年年底开始,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地区对美海军航母舰队持续实施无人机群饱和攻击战术。在防御作战中,美军发现“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拦截无人机方面效果良好,因此,美海军决定对“超级大黄蜂”的武器挂载方案进行战术优化,并确认新的作战编号。谈到这次对“超级大黄蜂”的升级,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表示,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邵永灵:“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因在应对也门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导弹袭击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作战效果,因此在这次战术配置升级中,美军将其传统的多任务配置转变为一个专门应对新型不对称威胁的配置。升级的核心在于采用挂载5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和4枚AIM-9X近距格斗弹的方案,使“超级大黄蜂”变成一个对空作战平台。此外,“超级大黄蜂”还要换装新的红外搜索跟踪吊舱,据称该吊舱能够探测到90公里外的隐身目标。
仍有一席之地
资料图:美国F-35C战斗机(来源:澎湃新闻)
作为美海军现役舰载机中队的主力战机,“超级大黄蜂”自1999年服役以来,通过不断升级持续保持着战术优势。此次新战术配置的加持,进一步提升了“超级大黄蜂”的空战对抗能力。邵永灵表示,即便未来美军新一代舰载战斗机F-35C全面列装,在短时间内,“超级大黄蜂”仍无法被完全替代。
邵永灵:“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在美国“福特”号航母上,“超级大黄蜂”的配置占比高达55%。美国海军表示,即便未来F-35C全面列装,“超级大黄蜂”的占比仍将保持在40%左右。今后,“超级大黄蜂”与F-35C将形成高低搭配、分工协作的关系。F-35C作为隐身战机,主要承担穿透性制空与隐蔽打击任务;而“超级大黄蜂”则主要负责舰队防空和高强度消耗战,同时它也能执行多样化任务。
渐进式改进策略
资料图:美国“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来源:环球时报)
邵永灵进一步指出,“超级大黄蜂”的不断升级,展示了美国海军逐步改进装备的发展思路,即通过深入改进现有作战平台并提升其性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简而言之,美国海军采取的是渐进式改进而非全面换装的策略。
邵永灵:“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变化非常大。如今,它除了具备传统的多任务能力之外,还可以进行空中加油。此外,从“超级大黄蜂”中还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电子战飞机——“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目前,“超级大黄蜂”正在进行战术升级,其能力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威胁的变化而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军,在装备发展方面也并非一味追求先进性。他们更倾向于采用高低搭配、新旧结合的发展思路。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宋波)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