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为这场突然爆发、又戛然而止的冲突按下暂停键。更具戏剧性的是,在确认停火之后,美国、以色列、伊朗三方都宣称自己获胜——这场只有赢家没有输家的战争结局令世人瞠目结舌。那么,此次以伊冲突持续12天之后为何会戛然而止?当导弹的轰炸声和弥漫的硝烟慢慢散去,这场冲突又带给我们哪些警示?这些就是本期《一南军事论坛》要关注的话题。

 

冲突为何戛然而止?

图片

当地时间6月15日,伊朗德黑兰南部,沙赫兰油库遭以军袭击并起火(来源:环球网)

李悦:以伊冲突自6月13日爆发以来,局势一直处于紧绷且持续升级的态势。就在国际社会担忧冲突外溢可能引发中东更大规模的战争之际,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却在美国的“叫停”声中突然“熄火”——以色列和伊朗宣布停战。一南教授,在您看来,这次“停火”究竟是冲突的终点,还是新一轮对抗前的短暂“平静”?

金一南:“停火”肯定是好事。如果以伊冲突烈度持续加剧,不排除有爆发核冲突的风险。现在各方达成停火协议,是一个比较好的进展,但是也让人有些担心。因为冲突期间,战局的发展让各方都始料未及,而冲突戛然而止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伊朗方面:首先,伊朗没想到以色列会对其进行这种程度的打击,不仅要清除伊朗的核能力、中远程导弹能力,清除伊朗军方的高层指挥员,甚至要推翻伊朗现政权。面对这个严酷的事实,伊朗方面确实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伊朗在整个冲突中经常处于被动局面。其次,伊朗对美国亲自“下场”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已明确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伊朗有计划地发展核武器”。所以美国动手之前,伊朗方面一直认为美国不会轻易“下场”,而是会继续就“伊朗核问题”与其进行谈判。然而美国却突然对伊朗出手,使用巨型钻地弹打击伊朗核设施,这是伊朗方面没有想到的。以色列方面:首先,以色列没想到伊朗的导弹反击力度和强度会这么大,会造成以色列的大量房屋损毁,上千人无家可归。前不久有媒体公布了以色列内部官员争吵的视频。画面显示,以内政部长质问以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负责人“为什么要激怒伊朗”,摩萨德负责人说“我也没有想到伊朗有这样的导弹实力……”,从中可以看出以色列的不安和焦虑。其次,以色列目前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只有2.5万平方公里,面积很狭小,所以即使伊朗的导弹精度不高,也能给狭小的以色列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以色列的航空火力很强,控制了伊朗上空,但是面对伊朗广阔的国土,以色列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摧毁伊朗也是做不到的。美国方面:特朗普在开启第二任期时多次宣称,他是美国总统中从未发动过战争的人。他要迅速停止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但是现在事与愿违,不仅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没停火,美国还直接卷入了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这使得特朗普的“和平总统”光环瞬间破灭。所以我们说事态的发展,现在已经超出了各方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预见这次“停火”的脆弱性,各方今后还会不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我们不知道。我们希望这次的“停火”就是终点,但现实却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的烦恼

图片

当地时间6月13日,伊朗袭击以色列,空中可见导弹轨迹(来源:环球网)

李悦:事实上,在特朗普高调宣布停火协议后,以色列和伊朗并未立刻停火,而是继续袭击对方目标。特朗普对此有些气急败坏,不仅公开斥责以伊双方违反停火协议,还声色俱厉地警告以色列“必须冷静下来”。一南教授,在以伊停火问题上,特朗普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急躁甚至有些失态?

金一南:第一,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看,他真的不想在海外发动一场新的战争。第二,当前特朗普面临着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民主党人斥责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是战争行为,而特朗普作为总统,没有通过国会就发起战争违反了美国宪法。在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少人公开反对特朗普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包括特朗普过去的顾问班农,以及和他曾经很亲密的朋友马斯克,所以这些都让特朗普倍感压力。第三,从美国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看,特朗普一直急于解决美国国内财政亏空的问题。特朗普多次指责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拜登,称他们是“战争总统”,他们在其任期内,向中东地区的战争黑洞里扔进了6万亿美元,致使美国政府现在债台高筑,各方面的建设资金捉襟见肘。但是特朗普今天突然发现自己也陷入了同样的新的泥潭。如果将以伊冲突比作一个黑洞,那么这个黑洞的吞噬量将远远超过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所以特朗普试图“见好就收”。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美方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达到预期效果,但也不会阻碍特朗普拼命扩大宣传对伊朗核设施摧毁的战果。因为这既是特朗普的政治成果,也是他迅速拉拢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停火协议的前提。当然,以色列和伊朗确实都很困难,伊朗的制空权基本丧失,导弹库存快速减少,而以色列同时承受着国内、国际的双重压力,而且以色列的防空导弹也基本消耗殆尽,所以伊朗和以色列也不愿意再打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这个停火协议就显得比较顺理成章了。所以这个停火协议不是各方内心愿意达成的,而是在权衡利弊后的一种妥协,因为各方都需要喘息。

三点警示

李悦:持续12天的以伊冲突,在美以伊三方宣称完成各自“目标”后,出人意料地结束了。不过,在舆论看来,危机并没有因此解除,以色列已放话称如果伊朗恢复核计划将发动新的打击,而伊朗方面则强硬表态将继续推进铀浓缩活动。这场没有真正赢家的博弈,仿佛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循环,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那么,一南教授,您认为这场冲突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金一南:第一,以色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可以不宣而战,直接攻击它的核心地带,而且另外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也参与其中,无所顾忌。这种行为是对联合国框架下主权国家基本权益的直接亵渎,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很可能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一旦开此先例,在之后的冲突中,别国也可以效仿这种行为,肆意对对手发起突袭。第二,大国信誉荡然无存。这回伊朗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欺骗,美国不断释放和谈信号,却突然采取剧烈的军事行动,而整个西方世界对此装聋作哑,德国总理默茨甚至说,以色列在替我们干“脏活”。所以我们说“大国的失信”对国际秩序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国际公理、国际正义,当我们相信这些的时候,它又如此苍白无力,这给国际社会一个很大的教训。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坚强的防务。和平来自应对战争的能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而不是受某个大国的保护,或者某种势力的保护。在本轮以伊冲突发生后,我认为,现有的地区秩序、国际秩序将面临很大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国要切实增强自己的防卫能力,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政权的安全。从现在来看,这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李悦)

编辑:王子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