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的停火协议虽然已经生效,但双方冲突的余波仍未平息。这两天,美国是否真的已经“彻底”摧毁伊朗关键核设施的争议在美国舆论场继续发酵。美国媒体普遍质疑和诟病美军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效果,让特朗普政府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同时,以色列近期并未因和伊朗停火而选择静默,依旧保持着“多线作战”的态势。那么,未来各方围绕伊核问题将如何博弈?中东局势未来又会如何演变?这些就是本期《一南军事论坛》要关注的话题。
美国舆论的纠缠
李悦:近日,有两份情报在美国舆论场上炸了锅。一份是来自美国国防情报局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伊朗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大体上“完好无损”,美国前不久的轰炸行动“可能只会使伊朗核计划推迟几个月”,最多被推迟一到两年。而另一份情报据称来自美国截获的伊朗高级官员之间的通信。通信内容显示,伊朗官员认为此次美国袭击的破坏力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大。这些都与特朗普此前所声称的“完全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表态大相径庭。面对这一系列的质疑,特朗普却坚称美国的轰炸行动“大获成功”,并斥责相关说法“可耻”,是“断章取义”和“抹黑”。一南教授,您觉得,美国近期的舆论为何紧紧揪住“轰炸行动的效果不成功”这个话题不放?
金一南:显然,美军轰炸伊核设施这个军事问题被“政治化”了。在打击伊朗核设施后,特朗普反复强调已“完全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他把话说得比较绝对。但从卫星图像显示的弹着点和弹头分布可以看出,美国的打击并没有像舆论炒作的那样“第二枚钻地弹沿着第一枚钻地弹的洞口继续往下炸,最终摧毁伊核设施”,美军并没有取得那样的打击效果。但是特朗普坚持说,已经实现了打击目标。因为他想迅速从中东抽身,而且想标榜自己的功绩。
事实上,目前伊核问题的“娄子”就是特朗普自己捅的。2018年,特朗普在上一任期时,单方面撕毁了已经达成的伊核协议,导致伊核问题持续发酵。现在特朗普试图弥补上次的过错,要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但是效果事与愿违,这就给了美国媒体攻击特朗普的理由。也就是说,美国媒体想要借“美军对伊核设施的轰炸效果不理想”这件事打击特朗普。因为美国CNN、CBS、华盛顿邮报等这些媒体和特朗普的关系并不好,这些媒体大多由美国民主党控制,它们众口一词宣称“这次攻击的效果非常有限”,导致特朗普政府陷入舆论旋涡。所以特朗普很生气,他说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是英雄,他们在空中飞行了37个小时,炸毁了对美国威胁很大的伊朗核设施,你们竟然在旁边冷嘲热讽……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舆论现在争论“美军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效果到底如何”,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对特朗普可信度的质疑,包括对特朗普民调支持率的打击。所以我们说,这个军事问题已被政治化,也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仇恨的种子已经埋进伊朗人民心中
李悦:截至目前,在与伊朗核能力有关的伊核设施受损情况,以及伊朗是否转移浓缩铀问题上,各方的表态仍大不一样。来自伊朗方面的最新消息,当地时间7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宣布,伊朗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这也意味着独立的专家组更难评估伊朗3个主要核设施的受破坏程度,也使得伊朗存放高丰度浓缩铀的地点更难被外界掌握。有舆论认为,此次美伊联手远未达到完全摧毁伊朗核设施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强化伊朗寻求跨越核门槛的意志。一南教授,您认为伊朗下一步会作何选择?
金一南:从战役战术的角度来看,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确实占了便宜。它不仅打击了伊朗核设施和导弹阵地,还击杀了多名伊朗军队高层指挥员和核科学家。同时,以色列还把美国拽下了场,利用美国的力量打击伊朗核设施,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伊朗核能力的发展。
但是从战略角度看,以色列失误了。首先,这次冲突极大地坚定了伊朗继续发展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决心。其次,它把仇恨的种子埋进了伊朗人民的心里。伊朗有约66%的波斯人,波斯人有自己的文明和历史,他们曾建立过波斯帝国,他们有自己骄傲的历史,所以他们不会忘记这笔血债,将来一定会想办法还击。这种仇恨就像一个面团,放入发酵粉后,它就慢慢膨胀起来,不断发酵。当前,虽然伊朗受经济、科技水平和军事能力的制约,不能立刻采取行之有效的反击行动,但是这个仇恨的种子已经深埋在了伊朗普通民众和中低层的官员心中。即使伊朗高层呼吁缓和与美西方的关系,但是伊朗民间的复仇情绪将来也一定会反映到高层。这种仇恨一旦爆发,必然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严峻。
内塔尼亚胡的私心
资料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源:参考消息)
李悦:持续12天的以伊冲突,在美以伊三方宣称完成各自“目标”后,出人意料地结束了。不过,在舆论看来,危机并没有因此解除,以色列已放话称如果伊朗恢复核计划将发动新的打击,而伊朗方面则强硬表态将继续推进铀浓缩活动。这场没有真正赢家的博弈,仿佛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循环,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那么,一南教授,您认为这场冲突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金一南:从国家层面分析,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小国策动大国”的能力,美国这次就生生被以色列拖下了水,出动轰炸机打击了伊核设施,有效地维护以色列的利益。这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出现的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仅仅是大国可以利用小国,发起代理人战争,小国也可以借大国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
从内塔尼亚胡的角度分析,以色列下一步的举动和内塔尼亚胡的关系非常大。因为他是领导者和决策者。前不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讲了一段话,他说内塔尼亚胡现在需要战争,他现在不能让以色列停下来,以色列国内有很多反对他的力量,一旦停下来,内塔尼亚胡就面临下台的危机,所以他现在必须让以军继续在中东多线作战。虽然在以伊冲突中,以色列消耗巨大,但是在应对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方面,以色列还是游刃有余的。
所以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一样,也在把军事问题政治化。特朗普那么做,是为了保持他的民调,保持他的执政权威,而内塔尼亚胡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从这一点分析,内塔尼亚胡的每个命令,也不全是以以色列或者犹太人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的。有人分析说,在当下这样的特殊时期,内塔尼亚胡已经把个人利益置于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之上。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李悦)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