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为您安排的是散文《甘巴拉之恋》,文章生动讲述了边防军人杨雪帆与妻子朱雪菲的爱情故事。他们俩因为“甘巴拉”而结缘;两个人结婚后,又因为“甘巴拉”,长期过着“天各一方”的生活。为了让丈夫安心戍边守防,妻子朱雪菲默默地承担起家庭重任。从他们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中,我们既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边防军人的付出与担当,也可以充分理解军人家属的坚韧与奉献。

甘巴拉之恋

军嫂朱雪菲,时常调侃自己是个“老西藏”。

因为从小到大,特别是上学期间,几乎每年寒假,她都会跟着母亲孟竹仙前往雪域高原,与父亲朱永剑团聚——而这也是她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她依稀记得,那时经常问母亲,爸爸去哪了,为啥总不在家?母亲告诉她,爸爸是一名军人,在西藏边防保卫祖国。

2013年,好学上进的朱雪菲考上了大学,她在西藏甘巴拉服役的父亲朱永剑也转业回到了云南老家,一家人从此得以团圆。

也正是那一年,在与朱雪菲相隔千里的地方,二十岁出头的杨雪帆从军校毕业,向组织提出申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西藏边防部队。

有一年休假在家时,杨雪帆听说有一位从高原部队回来的同乡前辈,便专程前往朱永剑的家中拜访。

“想当年,我在甘巴拉的时候……”聊天中,当了解到杨雪帆被分配到自己战斗了20多年的老单位时,朱永剑一下子来了劲头,兴奋地讲起老单位的荣誉,以及一代代官兵战风雪、斗严寒的感人故事。这也让杨雪帆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甘巴拉好好干!

初上甘巴拉,杨雪帆积极申请上到阵地值班。起初,因为高原反应,他经历了头痛欲裂、上吐下泻,但每天还是坚持爬起来去训练。每当望向营区不远处的圣湖——羊卓雍措,想着自己守护着边疆的安宁,杨雪帆心中的疲惫瞬间消失,有的只是坚守在甘巴拉这片净土上的自豪。

后来,杨雪帆有机会就到老兵朱永剑家中,认真地向他汇报自己在甘巴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看着眼前这位青年人眼中的光亮,以及脸颊染上的“高原红”,朱永剑心中满是喜爱,感觉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几分模样。

因为是同乡,又有守卫甘巴拉的相似经历,朱永剑这个老兵与杨雪帆这个小伙子有了许多共同话题。经过朱永剑的热情介绍,杨雪帆和朱雪菲也熟络起来,从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趣事,到逢年过节互送一下小礼物,两个年轻人的心碰撞出了火花……

2018年,杨雪帆和朱雪菲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2018年,杨雪帆和朱雪菲走进婚姻殿堂。图为他们的婚纱照。(图片由作者提供)

大女儿蓉蓉出生之后,朱雪菲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许多。经过慎重考虑,她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照顾双方的父母。蓉蓉一岁那年,突然高烧不退,朱雪菲一个人带着女儿去医院,整整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情况才有所好转。恰好那段时间,杨雪帆在外执行任务,经常处于“失联”状态,连一份问候与安慰也给不了妻子。

从医院回家的那天夜里,朱雪菲多天来积攒的委屈和辛酸突然涌上心头,她气呼呼地给杨雪帆发去信息,埋怨他为什么不在身边,可等了一晚上,依然是音信全无。

好不容易等到杨雪帆的回复,却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怎么了”。那一刻,朱雪菲更生气了,一连两天都不接他的电话。

第三天,母亲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不接雪帆的电话,她才将心中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母亲默默听完后,给女儿讲起了她和丈夫朱永剑分居多年的经历:“作为军人,尤其是边防军人,他们的岗位、阵地在边疆,他们的责任是守好边防;而作为边防军人的妻子,支持他们安心工作的唯一方式,恐怕就只能是默默地把这个小家操持好了。”听完母亲的劝导,朱雪菲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不久之后,单位给家里打来电话,除了慰问,还介绍了杨雪帆在工作中的积极进取和优异表现。朱雪菲对丈夫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了,心疼、愧疚和自豪感一起涌上心头。

等女儿蓉蓉两岁时,朱雪菲抱着她踏上了前往甘巴拉的路途,乘火车、坐飞机、倒汽车,一路辗转,娘儿俩才到部队营区。整整两天时间的长途奔波,朱雪菲终于理解了当初母亲带她探亲时的历程和心情。一路上,自己拖着重重的行李箱,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吃不踏实,睡不安稳,倍感心力交瘁,可一切一切的劳累,在见到丈夫的那一瞬间,都烟消云散……

朱雪菲感慨地说:“小时候妈妈带着我去找爸爸,现在我又带着女儿去找她的爸爸,这种心情还是挺奇妙的。”

住在部队家属院的那一个月里,雷达站正好担负一项重要演训任务。大多数时候,爱人杨雪帆都要去忙工作、忙任务,一直等天都很晚了,才能回来陪她们。

有一天,是周六,杨雪帆很难得地在下午六点多就回家来陪她们,朱雪菲准备了一大桌他爱吃的饭菜,打算一家人好好吃顿饭。可是,不一会儿,杨雪帆的电话响了起来,他赶紧放下筷子匆匆返回单位。等他处理完工作上的事情再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朱雪菲心疼地看着消瘦的丈夫,立即起身给他热好饭菜。那顿饭,杨雪帆吃得格外开心。

“就不能明天再去吗?”这是那段时间,朱雪菲跟杨雪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可她得到的回答却是:什么事都要马上干,并且干到最好,这是“甘巴拉标准”!那年年底,家里收到了杨雪帆的三等功奖章和立功喜报。那一刻,朱雪菲对杨雪帆常说的“甘巴拉标准”,有了更深的感悟。从此,她暗下决心:“我是他的妻子,既然已经选择了他,那就要理解他,陪他走到底。”

今年正月里的一天,朱雪菲和已经五岁的蓉蓉手拉着手,将刚刚结束休假准备归队的杨雪帆送到机场。看着已经走进安检口的爸爸,小蓉蓉不断挥着小手,用软糯糯的声音喊道:“爸爸再见!路上小心,好好吃饭,好好训练哦……”

可是,当杨雪帆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蓉蓉的眼泪开始在眼眶中打转,不舍地对妈妈说:“我不想要爸爸走,不想要爸爸走……”蓉蓉在离开机场回家的车上哭了一路,直到半睡半醒时还喃喃地说:“爸爸你不要走,爸爸你不要走。”

朱雪菲把这些告诉丈夫时,感同身受地说:“我其实很能理解女儿的心情,因为我的童年也是在对爸爸的想念中度过的。每一次分别的时候,都在盼望着下一次相见,可能相聚是军属最期待的事情吧。”

就在前不久,杨雪帆和朱雪菲的二女儿宛憬出生了,每每从家人口中听到两个女儿的消息,杨雪帆都特别开心。

但一想起妻子照顾家庭的不容易,杨雪帆也有深深的愧疚之情:“有妻子在远方扛起小家的重担,我才能心无旁骛地守护祖国的边疆。”在他的心中,祖国边防的安宁与家庭的幸福是最重要、最珍贵的,他愿用一生去守护这两份无价之宝。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李攀奇 黄特 徐俊杰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

编辑:赵振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