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喇昆仑的茫茫荒原之上,遍布着很多灰色的石头,很少有绿色的植被。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些石头简直就是荒凉的代名词。然而,驻守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却对这些石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为这些灰色的石头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戍边石”。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为您播送一篇散文,题目是《喀喇昆仑,边防官兵和“戍边石”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感受边防官兵如山石一般坚韧的品格和卫国戍边的家国情怀。
喀喇昆仑,边防官兵和“戍边石”的故事
和很多战友一样,每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一级上士余江陵总喜欢留下一块“戍边石”,在石头上画上一面国旗,或写下几句激励自己的话语,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15年。
15年前的冬天,下连没多久的余江陵和班长魏红伟前往某哨所执行光缆架设任务。固定光缆的杆子是松木的,表面刷有一层薄薄的防水沥青。因为杆子太过光滑,戴着手套更增加了上杆的难度,余江陵索性摘下手套徒手攀爬,学着班长的样子顶着寒风开展作业,而双手经常会被扎上一些松木刺。
返回营区后,余江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出指甲钳,一根一根拔出手上的刺。太小的毛刺很难找到,时隐时现的疼痛感“刺”得余江陵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动了下山的念头,不想在这里继续架设光缆,但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一个月后,最后一段光缆终于架设完成了。在余江陵的注视下,魏红伟掏出笔,在杆子旁的一块圆溜溜的石头上写下几个字——56公里,继续加油!
56公里,是班长魏红伟自入伍以来架设光缆的总长度。任务确实很艰苦,但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工作成绩,同时也更好地激励自己走向新的开始。
看到班长将两个人一个月来的工作,以这种方式“铭刻”在石头上,余江陵的心里很激动。他瞪大眼睛看了好一阵儿,然后接过笔,在班长留言的一旁写下“任务完成,再接再厉”,然后起身敬了个军礼。
从此以后,余江陵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很多,从来没有再向班长提出过下山。他踏踏实实地巡逻、训练、执行任务,每次回来就奖励自己一块“戍边石”。
边防战士与“戍边石”的合影(郝宣 摄)
喀喇昆仑的石头不仅把余江陵留住了,还牵引着他奔赴更高更远的地方。2013年,由于部队有新任务,他主动申请到海拔更高的边防连守防。谈起这个选择,他笑着说:“可能那儿的石头离天空更近吧。”
来到新连队,余江陵的第一个任务是前往某执勤点辅助完成通联。执勤点在连队的后山上,一大早,他沿着一条狭窄的小道一路向上。
高原的天气变幻无常,走到半山腰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飘来几朵乌云,紧接着狂风呼啸而来。余江陵弯下腰,尝试着向前走几步,可他根本睁不开眼睛,每一次抬脚都被大风压了回来。他只得背过身,微微向后倾,一点一点倒着往上爬。
原本半小时的路程,余江陵走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了执勤点,脸都被吹麻了,心里的热情也被风沙刮走了不少。余江陵拍拍身上的沙尘,推开执勤点的房门。猛然间,一片鲜艳的“中国红”映入眼帘——屋内有很多形状各异、画满国旗的石头,看上去有一种震撼心灵的美,他的心情瞬间“多云转晴”。
画着国旗的石头是在此执行任务的一茬茬官兵留下的。尽管屋外的风还在呼呼地刮着,但余江陵的心里热乎乎的,谈及当时的感受,他说:“就跟回到‘家’一样,好像无数战友就在身边。”后来,他也在一块石头上面画了一面国旗,并写下给自己的寄语:新的战位,继续坚守!
边防官兵绘制的“戍边石”(郝宣 摄)
和余江陵一样,边防团的中士任乐乐,来到边防这几年,也在“戍边石”的影响下,收获了很多。
几年前,刚入伍的任乐乐是连队唯一一个体能不达标的战士。他觉得自己很难融入优秀的集体中,那种疏离感比在寂寥的高原上生活还让人难以接受。失意的任乐乐想“躺平”,在高原上熬够两年就赶紧离开。
一天休息时,任乐乐漫无目的地爬上了后山坡。走着走着,一块半米高的“戍边石”闯入他的视线。石头上的红色国旗已经有些斑驳,但国旗下面的一行字清晰可见:不怕苦、不怕累。
被风雪“洗礼”过的“戍边石”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是谁画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字句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勾起了任乐乐的好奇心,下山后,他迫不及待向几名战友询问起这块“戍边石”的来历。
遗憾的是,关于这块“戍边石”的详情已没人能说清,也许是哪位老兵自发在石头上刻下的心里话吧——一方面是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同时也是鼓励自己坚守下来。
也正是从那时起,任乐乐的生活中多了一个习惯,他时常来到这块“戍边石”旁坐一坐,想象着那位不知名的战友写下誓言时的情形,心里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几分勇气。
几个月加班加点加量的体能训练后,再次接受体能考核的任乐乐,眼神中已经少了一些迷茫与不安,多了几分坚定和自信。让大家为之惊叹的是,这一次他在连队新兵中的成绩名列第一,有的课目还创下了连队纪录。
那天傍晚,任乐乐再一次坐到“戍边石”旁,他开心地笑了,一个新的目标也在那一刻浮上心头:竭尽全力,争取留队!
后来,任乐乐真的留了下来。如今,他已在这里戍边整整7个年头。
一日高原兵,一生高原情。这里的退役老兵大多会在离别时带走点“纪念品”,比如,一抔执勤点上的泥土,一杯冰川融化的雪水,还有那些有故事的“戍边石”。
“戍边石”镌刻着边防军人忠诚戍边的如火青春,也记录着他们在高原成长的军旅往事。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吴安宁 黄路飞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