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5日,红军营长孙继先带领十七勇士在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这场战斗,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红军强渡大渡河胜利90周年之际,《军旅文学之窗》栏目今天为您安排的是一篇散文,题目是《大渡河畔的缅怀》。

 

大渡河畔的缅怀

作者:郑伦洁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首向烈士致敬的诗歌,标题是《你记得我,我就活着》。诗中这样说道,“我曾经和你一样,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慷慨激昂,憧憬过无数种可能的未来;但是我没想到,一次离别竟成了永别,一声再见就再也未见……”诗歌最后说,“只要你记得我,我就活着”。

今年初夏,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胜利90周年之际,四川省石棉县在安顺场镇举办了一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经典阅读”活动。当这首《你记得我,我就活着》的诗歌被文学爱好者深情朗诵,回荡在大渡河的上空时,对英雄和先烈的缅怀之情,顿时弥漫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间。

在阅读活动的现场,我注意到,在大渡河畔的“红军渡”旁,那尊由花岗石雕刻的红军战士头像,历经风雨的洗礼,依然巍然矗立,坚毅的目光注视着前方,仿佛在随时等待着战斗的召唤和冲锋的号令。

红军战士雕像(图片由作者提供)

时光回溯到90年前,1935年5月25日,红军营长孙继先率领17名铁骨铮铮的勇士,站在大渡河边。面对浪涛汹涌的河水,他们目光坚定、勇猛,抱着必死的决心毅然踏上了那艘翘首的木船,迎着枪林弹雨奋勇渡河。

同样坚定勇敢的,还有为他们摆渡的当地船工。在船工们的帮助下,18勇士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在300多米宽的河面上跨过一个个惊涛骇浪,以无一伤亡的奇迹冲上对岸,抢占了敌人工事,成功地控制了渡口。此后,他们又搜寻到几只被敌人破坏的小船,开始运送大部队渡河。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当时,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强渡大渡河的成功,可以说是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挥师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共和国的史册上永远铭记着这光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为了铭记红军将士的英雄事迹,由雕塑家叶宗陶、许宝忠和高彪共同创作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纪念碑。碑体以巨大的半圆雕红军战士头像为主体,下方为枪林弹雨中红军将士强渡天险大渡河的浮雕,碑体背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14个烫金大字。

整个纪念碑呈堡垒形,全部采用灰色花岗石雕刻垒砌而成,1983年5月25日正式落成,耸立在安顺场的大渡河畔。2004年5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也在安顺场正式建成开馆,展厅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激励着后人追寻先辈足迹,感悟精神力量。

五月的风轻柔吹起,带来清新湿润的气息。参加完经典阅读活动后,我走进大渡河畔的安顺场镇,坚实的复古房屋,宽阔的石板街道,还有白色的紫荆花,满河谷的黄果柑花香,以及迎风招展的红旗和闲适的游人,在这个古老的小镇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岁月轮回,山河锦绣,昔日红军征战地,而今一派新气象。当年红军战士曾在暗夜里敲过门的那些黑旧木石房屋,如今虽然还保留着当初的建筑风貌,但已经是可以扛8级地震的崭新房屋,里面住的百姓也都是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见证者。

在宽阔的红军纪念广场上,有个小男孩盘腿坐在地上,细心地整理着手里的风筝线,他期待着童年的风筝,能够带着他的梦想在大渡河的峡谷上飞扬。一对穿着漂亮裙子的双胞胎姐妹在广场上追逐嬉戏,裙裾翻飞,银铃般的笑声洒落在红军雕像的目光里。那群在广场上写生的画家,用抽象、写意、写实或梦幻的风格与色彩,描绘着今日安顺场的崭新面貌。

大渡河水日夜奔腾,流向长江。据统计,当年红军大部队渡河时,安顺场有77名船工为红军撑船,其中有4人参加了红军。如今,老船工韦崇德的后人韦蛟又回到了安顺场,在当年爷爷载着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地方,开了一个奇石馆。

安顺场附近奇石资源丰富,沿大渡河往下一直到乐山,都出产一种当地称为“葡萄石”的石头。韦蛟到处捡拾这些石头,并且把红色文化元素画在上面,做成各种石头产品,他想借此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把这一宏大历史事件中的细小故事传承下去。韦蛟认为,这是他作为船工后人的一个责任和使命。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从1935年到2025年,历史的车轮已经迈进了整整90个春秋,当年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大渡河遗址,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军将士曾经抛洒过热血的这片土地,如今一片欣欣向荣,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在90年后的今天,虽然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英雄的故事和精神,却在老区人民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郑伦洁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统筹:孙杰 邓曦光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编辑:王子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