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默默奉献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军旅的出彩人生。《中国退役军人》栏目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强国复兴,奋斗有我》,报道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立足本职,拼搏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播出《孙占海:从炮兵战士到航天“工匠”,参与护送9名航天员飞向太空》。

 

人物档案

孙占海,天津人,1964年出生,1982年入伍,1986年12月退役,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天津空间站总装班组特级技师。孙占海退役后投身航天事业30多年来,不忘军人本色,爱岗敬业,先后参与了10多艘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参与护送9名航天员飞向太空,并带领研制团队顺利完成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等总装研制任务,研制航天器工艺装备40多套,攻克技术难题90多项,排除航天器发射隐患100多项,为国家载人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孙占海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秋日的清晨,记者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见到孙占海时,他刚刚结束空间站总装的某项重要工作。今年60岁的孙占海,身材较瘦,步履轻快,他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目前承担的工作。虽然今年他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因为工作需要又被单位返聘,继续奋斗在空间站总装的研制一线。

孙占海:领导跟我说,退休后你别走,你还得在空间站地面舱伴飞,虽然空间站装配产品成功送上天了,但是伴飞还有一大堆的分系统,要保障空间站在天上正常运行。

资料照片:孙占海工作照(孙占海供图)

1964年,孙占海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哥哥姐姐也都当过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孙占海在18岁那年参军入伍来到原北京军区某炮兵部队,成为了一名基准炮炮手。他说,正是这段难忘的军旅经历,培养了自己做事严谨细致、勇于担当负责的军人品质。

孙占海:我觉得部队的生活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锻炼人的思想品质、工作意志、工作作风等等。年轻人如果能去当兵,对这一生都有益处。

资料照片:刚入伍时的孙占海(孙占海供图)

1987年,23岁的孙占海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某车间,当了一名普通的装配钳工。他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工作了10年时间。在此期间,代号为“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批准实施,孙占海一直渴望着自己有一天能调到当时被称为“熊猫馆”的总装车间,从事载人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技能,遇到难题时,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

孙占海:平时工作的时候,别人干我就在心里记,我的脑子比较聪明,别人干活我就看着,遇到自己不懂的时候,就去找工艺人员、找设计人员请教,理解以后再上手实施。

1998年,经过普通车间10年时间磨炼,孙占海的装配技术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那时候,载人航天工程迫切需要一批技术人才攻坚克难,争取早日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孙占海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申请调到载人飞船组工作。在他看来,虽然这项工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这是一份无上光荣的事业。

孙占海:我一想到中国将来有航天员要上太空,就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我就跟领导申请去飞船组工作,领导同意了,后来我就调到了飞船组,一直从神舟二号飞船开始干到现在。

“手托上亿资产,肩负国家使命”,这是航天工作者孙占海和同事们真实的写照。神舟飞船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工作难度大、风险高,总装过程更是充满了无数困难和挑战。在有效操作面积不足0.7平方米、只有4个踩踏点、管路和电缆交织的神舟飞船返回舱内,孙占海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零缺陷地完成了10多艘飞船返回舱的总装工作。

孙占海:我那时主要负责返回舱的总装工作,因为返回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大家进进出出不好控制,所以所有配件就都是由我来装,出了问题好追溯源头。

2003年,孙占海在神舟五号返回舱内进行总装工作(孙占海供图)

在神舟飞船总装的过程中,每一项操作都不能有任何失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返回舱伽马源设备的总装过程,由于其总装环境的特殊性和总装要求的精确性,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发射任务的成败。在神舟飞船发射前,需要总装人员在短短的6小时内完成所有的安装操作,而且不能有任何闪失。面对这样的高难度作业项目,孙占海主动担当,在位于茫茫戈壁滩的发射场塔架上辛苦忙碌,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任务。

孙占海:我认为再艰苦的环境,只要干活不烦躁就能干好,出一身汗、累点无所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飞船飞上天之前都可以解决,都能够为国家挽回财产损失。

孙占海所在的总装班组除了承担飞船总装的任务外,还肩负着神舟飞船飞天前关闭舱门的重要任务。从2001年到2013年,他作为“关舱门”的指定人选,亲手护送9名航天员成功飞入太空,被航天员们亲切地称为“舱门守护神”。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时,就是孙占海亲手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扶进返回舱,并为他们关闭好了舱门。

孙占海:费俊龙、聂海胜被送入太空的时候,是我给他们关的舱门,当时舱门检漏指标特别完美。这项工作看似很轻松,但实际上是一项很严肃严谨的活儿。假如关完舱门进行检漏,结果不合格,我再敲门对航天员说,对不起,我得重新关下门,这对航天员的冲击会有多大?

2008年,孙占海护送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入舱(孙占海供图)

2015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研制工作正式进入总装阶段。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既没有前人的经验作为依据,也没有国外的成型技术作为参考。困难面前,孙占海再一次发挥退役军人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的精神,果断放弃自己奋斗多年并且已经游刃有余的神舟飞船研制工作,承担起更为艰巨复杂的空间站总装研制任务。在他的带领下,空间站总装研制团队刻苦攻关、潜心钻研,最终顺利完成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总装与发射任务,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圆满建成作出重要贡献。

孙占海:那时候,环境比较艰苦,我们在发射场做试验的时候,经常半夜3点钟航天员要进舱进行训练,我们就裹着军大衣直接去发射塔架保障。如今,一步一步,程序简单,也优化了,这都是根据以前大量的经验攒出来的。

2021年,孙占海在天和核心舱内开展总装工作(孙占海供图)

孙占海多年来埋头奋战在航天科技领域,在成功护送载人航天器一次次走向成功的同时,他更加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他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如今,在他的培养下,已经有1名特级技师、6名高级技师和10多名技师在航天器总装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孙占海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回收现场(孙占海供图)

匠心“智”造,逐梦九天。退役30多年来,孙占海从一名基准炮炮手到大国航天“工匠”,像冲锋的战士一样,一直奋战在航天任务的最前线。每一项重大任务,每一个发射现场,每一次技术跃升,都能看见他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将忠诚献给祖国,将奉献交付事业,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就像涓滴细流,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汇向浩瀚星河。

孙占海:现在,我的徒弟已经能够胜任国家更大的航天发射任务,我也希望一代一代人能把载人航天精神传承下去。

本期《中国退役军人》专栏

作者:郝志宏 冒炳杰 王凯 王泽洋

主播:胡铖铖 宋波

责编:张建动 郝志宏

主编:杨鸿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群工作部

协助采访

编辑:王子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