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控制“行家”成长记
■陈力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藏北草原,一场攻防演练正紧张进行。
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脚下,西藏军区某旅一架无人机刚起飞不久,突然遭遇故障。一名中士立即前出处置,10多分钟后,无人机再次带着任务悄然起航。
高原上的风越来越大,无人机飞到一定高度,操作员担心侧翻或坠机,一旁的中士语气坚定地说:“可以再升高10米!”
“不愧是飞行控制的‘行家’!”不久,无人机在恶劣天候中完成任务安全返航,周围人员纷纷向该中士投以钦佩目光。
中士名叫李森。入伍后,他先后从事连队卫生员、军械员兼文书等职,在每个岗位上他都踏实肯干、精益求精。
那一年,该旅接收无人机装备,为了让“新刃”变“利刃”,单位领导决定遴选一批敢闯敢试、会干实干的优秀官兵,参与试飞训练。
面对高精尖装备,学历较低的李森打起了退堂鼓。领导鼓励他:“别人行的,你也行。不论任何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每天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激励感召下,李森逐渐突破自我。连队也根据李森的状态,及时调整他的工作任务安排,为他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经过刻苦努力,李森的业务水平日渐精湛,在高海拔地区训练中,他成功处置2次特情。
为了挖掘更大潜能、激发更大动力,连队让李森担任班长。一上任,他便带头开始钻研无人机各种特情的应对办法……
李森的成长故事,是其所在部队官兵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给渴望成长的官兵一个成长平台,让大家成长在军营、建功在军营、圆梦在军营。”西藏军区某旅领导介绍,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在日常点滴中引导官兵认识自我、锻炼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对接使命要求、对照能力标准,推出一系列助力官兵成长成才的活动举措。
一个火热的军营,需要每一名官兵释放自己的成长热能。在该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跨进成长快车道,战斗力建设也跑出了加速度。
“给我一个平台,还你很多精彩”
——西藏军区某旅引导助力官兵成长成才新闻观察
■王恩生 沈廷亮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西藏军区某旅官兵组织军体格斗课目训练。(李建骄 摄)
作为带兵人,既要当伯乐,还要做搭建成才平台的“建筑师”
在妻子、战友和家乡政府领导钦佩的目光中,被称为“电磁尖兵”的西藏军区某旅二级上士马强走下军区“固边稳藏十大标兵”领奖台,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
入伍之初,马强是通信兵。力求上进的他练体能、学理论,很快因业务过硬多次被选拔执行重大任务。带着荣誉回到单位,战友们敲锣打鼓迎接的场景让他立志:“下次要捧回更大的奖状。”
编制体制调整,马强转岗为雷达兵。他没想到自己从军几年时间,转眼就从“专业高手”变回到“专业新手”,岗位变迁的他又一次开始当“新兵”。
面对新装备、新岗位、新教材,他再一次起跑。但“隔行如隔山”的“山”,并不像生活中的山那样“只要肯攀登”就能越过。3个月后的一次摸底考核,他没有取得理想成绩。
“你能成为通信专业的行家里手,学习新专业同样能行。”面对气馁的马强,连队指导员不仅给他鼓劲打气,还特意向旅领导推荐马强,建议将其作为新专业骨干重点培养。
“给马强机会,给他一个平台,他能行!”指导员的话语,让马强有了莫大的信心与勇气。
跨越的第一座山,是装备操作。马强对着雷达屏幕一盯就是一整天,对上万组信号参数反复琢磨。终于,他练就了方寸荧屏中“信号一闪而过、信息一触即得”的眼力。
跨越的第二座山,是识破干扰迷雾。每次有大项演训任务,旅里便会协调送马强到演兵场,借机练兵,他也因此积累了一大批应用数据,锤炼了打仗本领。
跨越第三座山、第四座山……
“昔日的业务大拿马强,又强起来了。”马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捧回了一座座奖杯、获得了一项项荣誉,他成功的转型经历也赢得战友一声声喝彩。
中士旦巴多吉,一名普通的藏族战士,入伍时连汉语都讲得磕磕巴巴。
上级选派人员参加国际比武的通知下发到该旅,全旅官兵拉出来在赛场“溜一溜”,旦巴多吉夺得第一名。
“选的人是代表国家军队形象,他普通话不好,还有外语要求”“不行可以学。出国比赛的机会给他,他一定行”……面对质疑,旅领导坚持将他送上国际比武的赛道。
消息传回,旦巴多吉参加的项目获得团体第一名。全旅沸腾了,旦巴多吉不仅为单位争光,更为国家和军队争得了荣誉。
“如果我不参军,没有军队这个大平台,我可能还是那个放牛娃……”旦巴多吉站在全旅官兵面前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真情流露。
“只要看准官兵的努力和特长,给他一个平台和机会,他一定能绽放出最美丽的一面。”旅领导坦言,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作为带兵人,既要当伯乐,还要做搭建成才平台的“建筑师”。
前不久,该旅组织大比武,连队干部坚持让潜力苗子、下士陈子俊参加某项比赛,结果他一举打破旅纪录。
一次又一次新成绩的取得,让全旅官兵明白:“只要努力,每个人的才华都能显现。”
每名官兵都是一颗星,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发出光和热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士杨志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小的“闪亮”了一下。
一次营队上教育课,播放课件的显示屏突然熄灭,大家一筹莫展。杨志国自告奋勇上前,捣鼓了几下,显示屏便恢复正常。
“杨志国会维修电器?!”这一幕让战友们瞪大双眼。昔日普普通通的同年兵摇身一变,成了众人佩服的对象。
原来,入伍前从事维修专业的杨志国,下连时被分配到了警卫勤务连。会维修电子器材,在该旅可是紧缺人才。旅领导闻讯后,专门为杨志国召开调动协商会,为他调整专业岗位。
调整了专业岗位的杨志国,很快大放异彩。去年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演练,负责技术保障的杨志国,为演练贡献了不少力量。演练回来,杨志国成了战友们口中的“专家”。他没想到,一直默默无闻的自己,居然也会“成名成家”。
“每名官兵都是一颗星,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发出光和热。”该旅领导介绍,他们为帮助官兵成长成才,量身订做了“给我一个平台,还你很多精彩”活动。
“在基层部队,像马强、旦巴多吉、杨志国一样的官兵还有很多,他们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机会。”一位旅领导道出搭建这一平台的初衷,帮助每名有能力、有梦想,却没有机会施展的官兵充分“绽放”自我。
今年五一晚会演出,中士彭怡洁登台为大家献上一支美轮美奂的舞蹈,让战友们对她刮目相看。
彭怡洁从孩童时就开始练习舞蹈,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站在大舞台上,把舞蹈的美展示给大家。穿上军装扛起钢枪走上训练场,她未曾向身边人透露自己的特长。
活动中,全旅开展了一次“实力”大摸底,掌握了解官兵的职业技能鉴定等证书,拉单列表梳理旅队官兵专业特长,旨在把机会给予每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在旅机关牵头统筹、大力推动下,“那个射击很厉害的”“那个100米突破纪录的”“那个会弹钢琴的”……各行各业的骨干被梳理出来,囊括了军事、体育、艺术和技能四大类50余项的专业“大拿”。
彭怡洁的舞蹈特长不再是秘密。就这样,每次举行“兵演兵”文艺活动,机关都会抽调拥有舞蹈专业三级证书的彭怡洁作为骨干力量参加。
近年来,该旅依托军事训练“五小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广泛开展军体培训班、文艺特长班、“五小工”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11个班次,积极推动、鼓励官兵们“争当骨干、创破纪录”。
“一个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一时间,奋斗成为全旅官兵共同的追求。
一片成才沃土,需要共同浇灌也需要共同守护
“皑皑白雪映照初心,巍巍高原见证执着。二十余载勤学苦练,锻造电磁利剑;三十多次真打实备,屡建胜战奇功。普通一兵也能逆袭高精尖,雪域沙场更能淬炼英雄胆。电抗精兵心系打赢、不辱使命!”
这是该旅一级军士长刘茂被评为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时,组委会为他撰写的颁奖词。
刘茂常说:“我想攻克的永远是‘下一关’,我要打赢的永远是‘下一仗’!”转眼间,这位制胜电磁疆场的“士兵专家”即将服役期满。
工作中结识这名“士兵专家”的地方企业听说刘茂即将退役,盛情邀请他加入。面对地方企业给出的条件,刘茂直言:“是部队培养了我、成就了我。只要部队需要,我会申请延期服役,继续留队为部队做贡献。”
刘茂是抽组人员组建该旅时,才进入高原的。因爱好钻研,学习刻苦,逐渐成长为演训场上一把好手。这些年,旅里创造机会送学、参演、压担子,让刘茂快速成长。
刘茂不负众望。他先后自学30余本专业书籍,手绘出7本电路图,熟练掌握20余种类型的通信、电子对抗装备基本原理和技战术性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技术、装备的“刘三通”。
而今单位提及刘茂,人人都竖大拇指。刘茂常说:“没有好的平台,没有部队的培养,我不会发出这样的光。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多带队伍、多传经验,为部队这片成才沃土贡献我的能量。”
一片成才沃土,需要共同浇灌也需要共同守护。上等兵贡觉入伍后,就听说了班长旦巴多吉的奋斗故事。
面对难得的机会,贡觉主动向旦巴多吉求教。旦巴多吉带动贡觉一起训练,贡觉也迅速成长为训练尖子。前不久,贡觉在军事体育训练考核中,被评定为特三级。
旦巴多吉经常引导贡觉,告诉他要在单位的成长沃土上扎根,善于将平台优势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为未来的发展积蓄能量;又要为这片成长沃土贡献能量,共同守护,促使个人能力和单位发展双提升,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作为同一个连队的两名班长,旦巴多吉和李忠斌,一个是军事标兵,一个是体育尖子。旦巴多吉强项是长跑,李忠斌体能耐力好,相互比拼、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旦巴多吉在国际比武中5个项目夺魁,李忠斌则在全旅军事体育运动会上包揽3项第一。
今年,2人同时被选拔参加国际比武任务。旦巴多吉邀请李忠斌一起滑雪,为比武做准备。看着李忠斌在雪上飞驰的矫健模样,旦巴多吉由衷赞叹,心底的激情再度点燃,冰雪赛道上,两道身影你追我赶……
李忠斌在日记里写道:“我庆幸,成才的路上,有这样的陪伴,我会走得更加长远。”
锐视点
让每一名官兵焕发光彩
■邱火林
习主席强调,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只有充分调动官兵的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主体地位,激活其首创精神。
每名官兵都是一个光源,在教育、训练、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发出各自的光亮。但是,各自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能力素质与工作状态又不尽相同。要向官兵“赋能”,赋予官兵发光的能量,向官兵提供知识、技能以及充分持续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情感与心理支持。
调动官兵的兴趣能量——培养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名官兵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兴趣入手赋能,更容易调动官兵的主动性。把官兵的原有兴趣组织起来,推动形成“兴趣部落”,互相影响和带动,在“共鸣”中强化和培养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会逐步渗透影响官兵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行动习惯,构成官兵最基础的素质底色。
挖掘官兵的潜力能量——激发自信心。很多官兵像是未经打磨的玉器,在普通如石的表皮下,“透、纯、绿、白”这些特殊的玉质需要挖掘才能被更好地发现。创造平台,让官兵积极参与,自我打磨遇见其“心”,积极带动发现其“质”,切磋琢磨,成才成器,找到自身的长处与价值,从而不断强化自信,以自信带动自主,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增强对工作的掌握力。
激励官兵的情感能量——增强归属感。独生子女家庭经历、手机网络使用、社会价值观变化对年轻官兵的影响比较突出,个人意识彰显,集体意识弱化,是新时代军队管理的新问题。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为官兵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更易于融入环境,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共情能力,从而密切官兵关系,提升基层单位的士气。
积蓄官兵的意志能量——强化坚韧性。恒心和毅力是军人的重要品质,要在互助互帮中稳固,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要在精益求精中积淀。倡导和坚持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不仅给官兵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还要给官兵提供利用条件的更多机会;要注重“加压”与“疏导”相结合,培养意志坚强的钢铁战士。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