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阜阳市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孟照起因身体原因住院,病重期间他决定为祖国做最后一次贡献——签署遗体(角膜)捐献书。
孟照起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参军后,他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亲历长津湖战役。
在长津湖战役中,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孟照起所在班的12名战士,就牺牲了8人,回想起牺牲的战友,孟照起经常感叹,“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孟照起的女儿孟云霞介绍,父亲曾多次与家人商量,如何处理自己的后事。起初,他想要把骨灰撒入江河,作为老兵又是共产党员,绝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丧事一切从简。
全家人一起观看电影《长津湖》后,孟照起老人又转变了想法,“他回来后就反复念叨过去的事,像是又回到了战争年代,看到了牺牲的战友们,父亲经过思索后做出决定,要捐献遗体(角膜)”。
9月12日,在孟照起老人神智还清醒的情况下,儿子孟宪勇帮父亲办理了遗体(角膜)捐献手续。
孟云霞说:“父亲一再表示,党和国家给了他太多太多东西,他去世后要再为国家做一次贡献 ”。
让孟云霞难忘的是,看完电影《长津湖》后,一向爽朗的父亲变得沉默了许多,影片里志愿军战士,啃冻土豆差点被磕掉牙齿的情节,老人想起就会流泪,“真实情况远比影片中展现的艰苦”。
孟云霞说,父亲一边讲述,一边把土豆夹在胳肢窝下向她展示,那时,冻得堪比石头的土豆,要靠体温一点点软化,再一点点咽到肚子里,“父亲始终叮嘱我们要爱党爱国,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9月15日,孟照起去世,子女遵照孟老遗愿,捐献出孟老的角膜,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9月17日,在孟老的追悼会结束后,子女们含泪将他的遗体,捐献给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接收站,用于医学教学研究。
年轻时保家卫国,去世后捐献遗体,老兵孟照起,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向老兵致敬
一路走好!
(央广网·军事频道 剪辑:刘梦源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退役军人 阜阳新闻网 安徽商报融媒体 极目新闻)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